请设计一个针对AI模型突发大规模失效的应急预案,包括通知、回滚和补偿机制。

解读

面试官想验证三件事:

  1. 对“AI模型失效”这一特殊场景的敏感度——它往往表现为线上指标陡降、用户投诉激增、监管舆情爆发,且根因可能藏在数据、模型、特征、依赖服务任一环节。
  2. 对“应急预案”全链路的闭环设计能力——不是简单回滚,而是分钟级止血、小时级定位、天级复盘,并兼顾合规、舆情、商业损失。
  3. 对国内落地约束的熟悉度——含网信办算法备案、生成式AI监管、数据跨境、个人信息保护、灰度发布机制、云厂商可用区切换、金融/医疗等强监管行业报备要求。

知识点

  1. 失效分级:P0(核心功能不可用且影响>30%用户)、P1(核心功能降级或非核心功能不可用)、P2(局部抖动)。
  2. 黄金指标:业务层(GMV、转化率、客诉量)、模型层(AUC、F1、延迟、QPS)、系统层(CPU/GPU利用率、队列积压)。
  3. 回滚策略:模型级(切换影子模型、上一版本热备、冷备兜底)、特征级(特征快照回滚)、策略级(降级规则、硬规则覆盖)、流量级(CDN边缘缓存、白名单熔断)。
  4. 国内通知链:内部(飞书/钉钉OnCall群→技术VP→CTO→CPO→法务/PR)、外部(用户站内信/弹窗→应用商店公告→微博/公众号→监管报备)。
  5. 补偿模型:直接补偿(优惠券、会员时长、现金红包)、间接补偿(延期服务保障、流量倾斜)、监管补偿(数据删除说明、算法说明补录)。
  6. 合规节奏:2小时内向属地网信办口头报备,24小时内书面报告算法安全事件,3个工作日内提交整改报告;涉及金融/医疗需同步人行/卫健委。
  7. 工具链:Prometheus+Grafana做指标、Loki+ELK做日志、Sentry做异常、ArgoCD做GitOps回滚、Flagger做金丝雀、Kubeflow做模型版本管理、阿里云MSE/腾讯云TSF做灰度流量切换。

答案

一、预案总览
目标:P0级失效10分钟内止血,30分钟完成回滚,2小时内完成监管首报,24小时内完成用户补偿。

二、组织与角色

  1. 应急指挥官:AI产品总监(拥有“一键回滚”决策权)。
  2. 技术突击队:算法Owner、数据Owner、SRE、QA。
  3. 风险合规组:法务、数据安全、PR。
  4. 客服与补偿组:客户成功、运营、财务。

三、失效发现

  1. 多路监控:业务指标下跌超20%且持续3分钟、模型AUC下跌超5%、客诉量环比>5×,任一触发即自动电话+钉钉OnCall。
  2. 用户举报:App端“AI输出异常”入口,10分钟内客服工单直达应急群。

四、通知机制

  1. 1分钟:钉钉OnCall机器人@应急指挥官+技术突击队,同步失效等级、影响面、初步截图。
  2. 5分钟:指挥官在“AI应急作战室”飞书群拉通CTO、CPO、法务、PR,启动L1响应。
  3. 15分钟:PR组完成对外模板初审,客服组启动全量用户站内信草稿;如涉舆情,同步微博“小秘书”锁定账号权限。
  4. 2小时:法务完成《算法安全事件初步报告》提交属地网信办邮箱,抄送集团合规部。

五、回滚方案

  1. 模型热回滚:
    a. 预置“上一版本”模型容器镜像(vN-1)在灰度池保持5%流量空跑,确保GPU预热;
    b. 指挥官一键执行kubectl patch flagger canary ai-model --rollback,30秒内把vN-1流量拉到100%;
    c. 同时关闭新特征开关,回滚到“特征快照T-1”。
  2. 兜底冷备:若vN-1同样失效,立即切换到“规则+轻量模型”组合(如TF-IDF+LR),牺牲10%准确率保证服务可用。
  3. 数据链回滚:暂停实时特征流,切换至离线特征Hive表T-1分区,阻断污染数据。
  4. 回滚验证:QA在5分钟内跑通黄金用例(Top 50 Query+核心埋点),指标回到基线即可宣布止血成功,否则继续降级到“静态推荐池”。

六、补偿机制

  1. 影响评估:数据组30分钟内输出“受影响用户清单+损失金额模型”,财务组确认预算上限。
  2. 补偿策略:
    a. 直接损失用户(如误扣费、错误投资顾问建议):原路退回+等额现金券;
    b. 体验受损用户(推荐不准、搜索无效):按使用时长发放VIP时长(最低7天起);
    c. B端客户(调用API失败):按SLA未达标条款返还2倍调用量包。
  3. 补偿触达:站内信+弹窗+短信三通道,24小时内完成;对黑产/羊毛党采用“实名+人脸识别”领取,防止二次损失。
  4. 监管披露:在整改报告中单列“用户补偿清单”,确保可审计。

七、复盘与改进

  1. 24小时内输出“5W2H”复盘报告(Why、What、When、Where、Who、How、How much)。
  2. 72小时内召开跨部门评审,输出Action List,责任人+完成时间录入Jira,纳入OKR。
  3. 模型上线前新增“双钥匙”机制:算法Owner+产品总监同时确认,才能通过Flagger发布;同步增加“影子模式”运行24小时无异常方可全量。

拓展思考

  1. 生成式AI内容安全失效:若模型突然输出违法违规内容,除上述回滚外,需在5分钟内调用“内容安全审核应急接口”对近7天全量生成结果进行异步扫描,并支持用户“一键删除”个人交互历史;同时根据《深度合成规定》对合成内容进行标识补录。
  2. 多租户SaaS场景:回滚需按租户维度切流,避免“一刀切”影响无故障租户;补偿时要区分“按量计费”与“包年包月”两种合同模型,前者返代币,后者延服务期。
  3. 端侧模型失效:车载或手机端侧模型出现大面积崩溃,需通过热更新通道(如MNN、TensorFlow Lite Model Update)下发轻量回滚包,并提示用户在Wi-Fi环境下载;若涉及行车安全,必须触发车厂TSP平台0级报警,启动OTA紧急召回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