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ide 和 Picasso 在缓存策略和内存管理上有何本质区别?
解读
国内面试中,这道题常被用来区分“只会用”和“读过源码”。面试官想听的不是“都能缓存”,而是:
- 两级缓存(内存+磁盘)的命中顺序与淘汰算法差异;
- 内存占用峰值、Bitmap 复用、生命周期绑定方式;
- 默认线程池、下载器、解码器对 OOM 与卡顿的直接影响;
- 在弱网、低端机、高清图、列表快速滑动等中国典型场景下的表现差异。 答出“Glide 用 ActiveResources+LRU 双级内存缓存、自动尺寸采样、BitmapPool,Picasso 用强引用+LRU、全尺寸缓存”才能拿到高分。
知识点
-
缓存层级
- Glide:ActiveResources(弱引用)→ MemoryCache(LruResourceCache,按原始宽高+配置做 key)→ DiskCache(两级:DATA、RESOURCE,可配置策略)。
- Picasso:MemoryCache(LinkedHashMap 强引用+LRU,key 为 url+transform)→ DiskCache(OkHttp 的 DiskLruCache,仅原始数据)。
-
内存管理
- Glide:自动采样( Downsampler 根据 ImageView 宽高计算 inSampleSize)、ARGB_8888/RGB_565 动态降级、BitmapPool(复用 inBitmap)减少 GC;与 Activity/Fragment 生命周期绑定,自动暂停请求。
- Picasso:默认全尺寸解码,无 BitmapPool;通过 Dispatcher 的 Handler 线程调度,生命周期感知弱,需手动 pauseTag。
-
线程与解码
- Glide:4.0+ 使用 GlideExecutor,解码线程与下载线程分离,支持异步解码到硬件位图;支持 Gif、Webp、HEIC。
- Picasso:固定 3 条 Dispatcher 线程,解码在主线程外但无单独线程池,Gif 需额外插件。
-
包体积与依赖
- Glide 3.x≈470 k,4.x≈580 k,国内需额外集成 okhttp-integration、avif 解码 so,体积膨胀明显;Picasso≈120 k,无 native so,适合极小包场景。
-
国内厂商兼容
- Glide 的 BitmapPool 在华为/OPPO 部分 7.x ROM 上因 ashmem 限制被禁用,需关闭池化;Picasso 无池化反而规避了该兼容性问题。
答案
Glide 与 Picasso 的本质区别体现在“缓存粒度”与“内存复用”两点:
- 缓存策略:Glide 采用三级缓存(活跃资源弱引用+LRU 内存+两级磁盘),磁盘缓存区分原始数据与转换后数据,可跳过网络二次解码;Picasso 仅强引用 LRU 内存+单级磁盘,且磁盘只存原始流,导致重复解码。
- 内存管理:Glide 在解码前根据目标 View 尺寸自动计算 inSampleSize,并用 BitmapPool 复用 inBitmap,峰值内存降低 30%~50%,同时支持生命周期绑定,在列表快速滑动时自动暂停请求;Picasso 默认解码全尺寸 Bitmap,无池化机制,在低端机高清图场景下极易触发 OOM,且需手动 pauseTag 控制滑动暂停。 因此,Glide 更适合国内多图、大图、折叠屏、高清相机缩略图等重度场景;Picasso 因其代码量少、无 native 依赖,在小型 SDK、插件化模块、对包体积极度敏感的金融类 App 中仍有生存空间。
拓展思考
- 面试加分项:结合国内“后台杀进程”场景,可补充 Glide 的“内存缓存随组件销毁而清空”与 Picasso“常驻进程缓存”对冷启动的影响;提及 Glide 4.15 已支持 ImageDecoder 硬件位图,在 5G 折叠屏高分屏下可减少 40% 内存峰值。
- 进阶追问:如果让 Glide 像 Picasso 一样简洁,可关闭 DiskCache、BitmapPool、动画支持,自定义 AppGlideModule 中 setMemoryCacheSize(0) 并禁用所有解码器,但会牺牲性能;反之让 Picasso 支持采样与池化,需重写 BitmapHunter 并引入 inBitmap 兼容逻辑,维护成本高于直接迁移到 Glide。
- 国内特色:部分厂商 ROM 对 ashmem 限制导致 BitmapPool 失效,可在 Glide 初始化时通过 setBitmapPool(new LruBitmapPool(0)) 关闭池化;而 Picasso 因无池化反而无需适配,这也是部分银行 App 仍坚守 Picasso 的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