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推荐结果与用户预期不符时,您会如何设计交互来引导用户反馈并重建信任?
解读
面试官想验证三件事:
- 你是否能把“算法黑盒”带来的挫败感拆解成可量化的体验痛点;
- 能否在不暴露技术细节的前提下,用低成本交互把用户拉回“可控感”;
- 是否具备数据闭环思维——让用户每一次吐槽都能变成下一次迭代的燃料。
国内语境下,还要兼顾隐私合规(《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3条最小必要原则)、平台责任(《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第12条显著告知与关闭键),以及“长辈模式”“青少年模式”等特殊场景。因此,答案必须同时给出“体验层解法+数据回收方案+合规兜底”。
知识点
- 信任修复三要素:解释(为什么给我这个)、控制(下次能不能不给我)、补偿(现在给我点别的)。
- 负反馈四级梯度:轻踩(减少类似)→ 踩(不再出现)→ 投诉(举报违法违规)→ 主动修正(用户直接改兴趣标签)。
- 数据闭环最小单元:负反馈样本→实时写入在线特征库→小时级重训热模型→次日A/B观测ctr、完播率、负反馈率是否下降。
- 合规红线:不得强制收集敏感个人信息用于优化推荐;负反馈入口必须“显著且一键可达”;用户选择关闭个性化推荐后,需在5秒内生效,且不得二次弹窗诱导开启。
答案
我会把方案拆成“现场安抚—即时控制—后续补偿—数据回流”四步,并配套指标验证。
-
现场安抚:结果卡片右上角常驻“小叹号”按钮,点击后底部弹出“轻反馈”半屏,首屏仅展示三个最轻量的选项:①内容已看过 ②内容不感兴趣 ③内容质量差。选中后立刻toast“将减少类似推荐”,同时卡片实时下沉10%,给用户“立竿见影”的可控感。
-
即时控制:若用户连续两次点“不感兴趣”,系统自动展开“二级抽屉”,提供“不再显示该作者/该话题”开关,开关置灰前需文字提示“可随时在【设置-推荐管理】恢复”。该动作写入实时特征,10分钟内作用于同会话后续请求,降低同类item的排序分30%。
-
后续补偿:当天若系统检测到用户负反馈≥3次,次日主动push“为你刷新推荐”消息,点击进入“兴趣校准页”。页面采用“左滑删除、右滑保留”的熟悉手势,减少教育成本;完成校准后立刻返回信息流并自动播放首条新推荐,用“即时满足”修复信任。
-
数据回流:所有负反馈行为埋点统一写入“user_feedback_event”流,字段包含item_id、reason_code、session_id、timestamp、net_type,用于后续模型去噪(过滤恶意刷量)。每周跑一遍“负反馈率TOP100类目”报告,联动运营做内容池清洗;每月复盘负反馈样本的召回占比,目标是把“用户明确点‘不感兴趣’但仍被推荐”的bad case率从5%降到1.5%以内。
合规层面,在“小叹号”入口旁边增加一行8号灰色文字“《算法推荐服务说明》”,点击可跳转至单独H5页面,披露“我们如何使用你的反馈优化推荐”,并提供“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按钮,满足《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第12条。
验证指标:
- 负反馈率(负反馈pv/曝光pv)≤1.2%;
- 负反馈后24小时留存率≥基准桶的95%;
- 信任度NPS(问卷题“你觉得推荐懂你吗”打分≥8分占比)提升≥5pt;
- 合规审计0 red flag。
拓展思考
- 冷启动用户没有历史行为,负反馈稀疏,可用“相似用户聚类”方式把新用户的负反馈映射到同类人群,实现“一人踩坑,全群受益”。
- 对高敏感场景(医疗、法律、金融资讯),负反馈需触发人工复核流程,避免模型误杀权威内容;复核结论反哺“领域白名单”机制。
- 若平台存在“算法营销”收入,需在负反馈链路中区分“广告”与“自然内容”,确保广告负反馈直接降低ecpm而非内容权重,防止广告主误伤。
- 未来可探索“可解释负反馈”:让用户在“不感兴趣”后勾选“原因子类”,模型用counterfactual生成技术告诉用户“如果去掉特征X,该item排序将下降Y位”,把黑盒逐步白盒化,进一步加固长期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