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次重大事故后,您会如何复盘并完善监控体系?
解读
面试官想验证三件事:
- 你是否具备“事故→根因→体系化改进”的闭环思维,而非就事论事;
- 你是否能把AI系统特有的不确定性(数据漂移、模型衰减、黑盒决策)纳入监控设计;
- 你是否能在合规、成本、业务容忍度之间做权衡,给出可落地的中国本土方案。
因此,回答必须体现“AI 产品经理”视角:既要像技术 PM 一样拆解算法链路,又要像业务 PM 一样把监控指标翻译成“老板能看懂、法务能过审、运营能执行”的动作。
知识点
- 事故分级与 24h 黄金窗口: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对“重大事件”的定义,以及《生成式 AI 管理办法》对“显著风险”2 小时内上报的要求。
- AI 事故特有根因分类:数据层(标注泄露、分布漂移)、模型层(OOD、对抗样本)、工程层(特征穿越、版本回滚失败)、合规层(输出涉敏、个人隐私)。
- 监控分层:业务指标(转化率、客单价)、模型指标(PSI、AUC、F1)、系统指标(QPS、GPU 利用率、延迟)、合规指标(敏感词命中率、涉敏拦截率)。
- 三重阈值机制:预警阈值(黄色)、熔断阈值(红色)、应急阈值(黑色),分别对应“钉钉告警+工单”、“自动回滚+降级”、“拔网线+上报监管”。
- 数据闭环:线上 badcase 自动采样→人工复核→标注平台→模型热更新→灰度 A/B→全量,全程留痕以满足《个人信息保护法》“可追溯”要求。
- 责任矩阵 RACI:算法研发 Responsible、产品经理 Accountable、法务/合规 Consulted、客服运营 Informed,避免复盘会上“甩锅”。
- 预算平衡:监控不是越多越好,需用“故障损失期望(ALE)= 发生概率 × 单次损失”量化 ROI,说服财务批预算。
答案
“重大事故”我默认已触发公司红色预警,且对外舆情或监管已介入。我会把复盘拆成 7 步,同步输出《AI 事故复盘报告》+《监控体系升级 PRD》,两周内关闭。
第一步:止血与合规通报(0-2h)
- 按《生成式 AI 管理办法》要求,2 小时内向市级网信办电话报备,同步封存日志与模型快照;
- 触发“黑色阈值”,一键回滚至上一稳定版本,关闭外部接口并启用静态兜底策略。
第二步:事故分级与 RACI 锁定(2-6h)
- 依据公司《技术事故定级标准》,从影响用户数、营收损失、合规风险三维打分,确认为 P0;
- 拉通算法、数据、工程、法务、客服,明确产品经理为复盘 Owner,算法总监为技术 Root Cause Owner。
第三步:还原时间线(6-24h)
- 用 OTEL 链路追踪+Prometheus 日志,精确到分钟级还原“数据→特征→模型→网关→客户端”全链路;
- 对 badcase 进行随机采样 500 条,由标注团队二次盲标,计算人工一致率,确认是否因标注漂移导致误判;
- 同步检查“特征穿越”:用训练集时间戳比对线上特征日志,发现 3 个特征提前 1 小时写入,导致模型离线在线分布不一致。
第四步:根因分析与责任判定(24-48h)
- 用 5 Whys 追到根因:特征穿越→调度平台未对“时间窗口”做强校验→需求文档未写明“不允许未来特征”→PRD 评审环节缺失法务与算法双签;
- 输出《AI 事故根因树》,把技术、流程、人为、合规四象限全部列清,避免单点归因。
第五步:监控体系升级方案(48-72h)
- 指标层:新增“特征时间戳偏移”指标,分钟级落表;模型层新增 PSI 15 分钟滚动窗口,阈值 0.2 即黄色告警;业务层把“涉敏输出率”从日级改为小时级。
- 阈值层:引入“动态基线”,用过去 14 天同时间段 3σ 区间替代固定阈值,减少节假日误报。
- 数据闭环:在网关埋点“用户一键纠错”按钮,badcase 自动流入标注平台,48 小时内完成标注→训练→热更新;全程用区块链存证,满足《个人信息保护法》第 55 条“自动化决策需可追溯”。
- 熔断层:上线“模型影子模式”,任何新版本先在 5% 流量跑 24h,对比业务指标与模型指标双达标才全量;若红色阈值触发,影子模式自动关闭并生成回滚工单。
- 组织层:把“监控需求”写进每个版本 PRD 的“非功能需求”章节,评审无监控方案一票否决;每季度做一次“红蓝对抗”演练,模拟数据投毒与模型漂移。
第六步:复盘评审与 OKR 绑定(72h-7d)
- 召开跨部门评审会,邀请网信办专家远程旁听,输出《整改清单》27 项,全部拆成 JIRA 任务;
- 把“全年 P0 事故≤1”写进技术 VP 的 OKR,把“监控告警准确率≥95%”写进我的 OKR,确保资源到位。
第七步:预算与 ROI 评估(7d-14d)
- 用 ALE 公式测算:若同类事故概率 1%/ 年,单次营收损失 2000 万,则 ALE=20 万;升级监控需 120 万/ 年,ROI=6 年回本,但合规罚款上限 5000 万,从“避免监管罚款”角度 ROI 缩至 0.24 年,财务一次性批款。
通过以上 7 步,既满足监管“五个到位”(原因、教训、措施、责任、资金),又把监控从“事后告警”升级为“事前预防+事中熔断+事后追溯”的全链路闭环,可显著降低同类重大事故再次发生概率。
拓展思考
- 如果事故由“数据投毒”引发,如何与公安网安大队对接取证?
- 在国产算力受限场景下,无法实时计算 PSI,如何用边缘采样+云端滞后计算做折中?
- 当监控指标与业务指标短期互斥(如召回敏感内容导致用户体验下降),产品经理如何设计“用户分层”策略,既保合规又保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