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模型输出前,您会部署几层内容过滤器?每层的作用是什么?
解读
面试官想知道三件事:
- 你是否把“安全合规”当成产品一级指标,而非事后补丁;
- 你是否能把技术层(算法、规则、策略)与商业层(品牌风险、监管红线、用户体验)打通;
- 你是否具备“分层解耦”思维,能在召回率、准确率、延迟、成本之间做权衡,并给出可落地的中国本土方案。
因此,回答必须体现“层数够用、每层有责、指标可量化、迭代有闭环”,且直接对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最新监管要求。
知识点
- 监管红线:违法信息九大类(《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四条)、深度合成标识、实名制、投诉举报通道。
- 过滤技术栈:关键词、正则、AC 自动机、文本分类模型、语义相似度、知识图谱、对抗样本检测、AIGC 水印。
- 指标定义:
- 阻断率 = 被拦截的违规量 / 总违规量(召回)
- 误杀率 = 被误拦的正常量 / 总正常量(精度)
- 首包延迟增加 ≤ 150 ms(ToC 场景)
- 产品策略:同步过滤(阻断)+ 异步审核(回扫)+ 用户举报(长尾补充)。
- 数据闭环:线上 badcase → 人工复核 → 标注 → 周级增量训练 → 灰度 → 全量。
- 成本模型:GPU 推理单价、QPS、单条字符数、峰值并发,折算到“万条成本”与品牌损失对比。
答案
我会部署四层过滤器,顺序从“快到慢、从粗到精”,并在产品 PRD 里为每层设定 KPI 和回退方案:
-
前置白名单层(0 ms 级延迟)
作用:对内部业务方、高信誉企业 API 客户,配置“免审白名单”+ 流量签名,直接跳过后续三层,降低延迟与成本;同时记录日志备查。
指标:白名单流量占比 ≤ 10%,误放违规率 ≤ 0.01%。 -
规则与关键词高速层(≤ 10 ms)
作用:利用 AC 自动机 + 动态词表(公安部 110 词库、省级网信办月度更新)做字面匹配,直接阻断“一击必杀”类违法内容(暴恐、毒品、邪教等)。
指标:阻断率 ≥ 95%,误杀率 ≤ 0.1%,支持 5 分钟内热更新词库。 -
轻量语义分类层(≤ 80 ms)
作用:用 1.1 B 参数的中文 MiniLM 蒸馏模型,判断“是否含九大类违规语义 + 商业广告 + 低俗色敏”,输出风险分 0-1。阈值策略:- ≥ 0.92 直接阻断
- 0.75-0.92 进入第四层
- ≤ 0.75 放行并采样 1% 做异步复核
指标:在 10k 人工标注测试集上,召回 ≥ 93%,误杀 ≤ 2%,GPU 单卡 QPS ≥ 1200。
-
高精度大模型对齐层(≤ 600 ms)
作用:调用 7B 参数的“安全对齐专用模型”,结合 Few-shot Prompt 做“宪法 AI”判断,重点解决隐喻、反讽、反向诱导、角色扮演等复杂 badcase;同时检测 C2C 场景下的“软色情”“灰产导流”等商业风险。
指标:召回 ≥ 98%,误杀 ≤ 0.5%;对第三层 0.75-0.92 区间的样本,整体链路延迟 P99 ≤ 800 ms。
成本:按 token 计费,折算到单条请求 ≤ 0.008 元,低于品牌舆情损失期望(单条舆情事件成本 30 万元/次 × 0.1% 概率 = 300 元)。
四层全部跑在“同城双活”GPU 集群,支持一键降级:若第四层超时 > 1 s,自动回退到第三层结果并报警,保证可用性 ≥ 99.9%。线上 badcase 2 小时内进入“安全运营工单”,24 小时内完成标注并触发模型热更新,实现周级迭代闭环。
拓展思考
- 多模态扩展:当产品从文本升级到“文生图”或“语音对话”时,需在第二层前加入“输入侧提示词注入检测”,第四层后增加“输出侧图像水印 + 敏感视觉标签”分支,确保《深度合成规定》第六条合规。
- 个性化策略:对青少年模式、电商直播、医疗问诊三类场景,可动态切换“第四层专用领域宪法 prompt”,在同一套基础设施上实现“场景级隔离”,而不必重复部署模型。
- 成本优化:把第三层蒸馏模型跑在 CPU + INT8 量化,可把 GPU 卡数降 40%;再用“风险分缓存”(相同 prompt 语义指纹 Hash)把 15% 请求打到 Redis,P99 延迟再降 120 ms。
- 监管汇报:每月输出《生成式 AI 安全运营月报》,含拦截总量、Top10 违规类型、误杀申诉率、模型迭代次数,抄送法务与公关,提前应对网信办抽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