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市场调研和用户访谈,快速了解一个新市场对AI产品的核心顾虑?

解读

面试官想知道三件事:

  1. 你是否能在“陌生赛道+时间紧”的双重压力下,用最小成本拿到最可信的顾虑清单;
  2. 你是否能把“顾虑”拆成可验证、可量化、可转译成PRD 的条目,而不是停留在“用户不信任AI”这类空洞描述;
  3. 你是否熟悉国内监管、供应链、数据安全、算力成本、伦理舆情等中国特有的“红线”,并把它们提前纳入调研设计。

因此,回答必须呈现“调研节奏-样本策略-提问技术-验证闭环”四段式,且每段都给出国内落地的“踩坑点”与“加速点”。

知识点

  1. 顾虑的三层模型:技术顾虑(算法黑箱、效果不达标)、商业顾虑(ROI 算不过来、替换成本高)、合规/伦理顾虑(个人信息保护法、深度合成备案、算法备案、民族/地域偏见)。
  2. 快速市场扫描的“3×3 工具箱”:桌面研究(政策库、招投标、处罚案例)、专家速访(集成商、监管智库、云厂商解决方案架构师)、用户速访(核心场景中的“三高一早”用户:高预算、高痛点、高话语权、早期尝鲜者)。
  3. 顾虑抽取的“反向 Funnel”提问法:先让用户讲“最坏的故事”,再追问“为什么最坏”,最后追问“什么条件下可以接受”,把情绪型顾虑转化为可测试的指标阈值。
  4. 国内样本特殊性:B 端客户常以“合规/财务/采购”三权分立,必须分别约到“业务需求方、风控法务、预算拍板人”三类角色,否则拿到的顾虑片面;G 端与国企还需提前准备《调研保密承诺函》并加盖公章,否则约不到人。
  5. 48 小时验证机制:用“一页顾虑假设+一段可交互原型”在客户微信群做“沉默成本投票”,让客户用 1~5 分打分并留言补充,24 小时内回收≥70% 有效反馈即视为顾虑收敛。

答案

我将用“4 步 10 天”完成快速摸底,输出一份可直接写进 PRD 的《核心顾虑清单及验收阈值》。

步骤 1:第 0~2 天,桌面速扫建立“顾虑长名单”

  • 政策层:爬取国家网信办“算法备案公示”“深度合成服务备案清单”、工信部处罚通报,把被点名的问题直接转成顾虑条目。
  • 竞品层:搜索近 12 个月公开标书与中标公告,统计“技术偏离表”里被客户质疑最多的 10 个指标(如误报率>0.3% 直接废标)。
  • 舆情层:用微信指数+百度贴吧+脉脉匿名区,抓取“AI+行业关键词+翻车/暴雷”,按情感强度排序。
    输出:≥30 条“原始顾虑池”,按技术/商业/合规三栏归类。

步骤 2:第 3~5 天,专家速访做“顾虑优先级收敛”

  • 目标 9 人:云厂商解决方案架构师 3 人、集成商售前总监 3 人、监管智库/高校合规专家 3 人。
  • 方法:半结构化电话访谈 30 分钟,用“反向 Funnel”提问——“过去三年你客户最痛的一次 AI 项目翻车是什么?→ 根本原因?→ 做到什么程度就能接受?”
  • 输出:把 30 条顾虑收敛到 10 条以内,并标注可量化阈值(如“人脸比对通过率≥98% 且单次调用成本≤0.012 元”)。

步骤 3:第 6~8 天,用户速访做“顾虑场景化验证”

  • 样本:B 端按“行业头部 1 家+腰部 2 家+长尾 1 家”,每家企业必须约到业务、法务、预算三类角色,共 12 人;G 端/国企额外再加 1 家主管单位 3 人。
  • 工具:带可交互原型(Figma+真实 API 返回的 JSON 模拟)到客户现场,用“沉默成本投票”——让客户当场用企业微信扫码打分。
  • 关键提问:
    ① “如果明天上线,哪一条顾虑会让你直接叫停?”
    ② “假设预算不变,哪一条顾虑被解决就能推进 POC?”
  • 输出:10 条顾虑再收敛到 3 条“一票否决型”+ 4 条“可谈判型”,并拿到客户亲笔签字的《关键指标阈值确认表》,为后续 PRD 写验收标准提供法律级依据。

步骤 4:第 9~10 天,快速闭环与汇报

  • 把 3 条一票否决型顾虑写成“风险-指标-验收”三栏表,直接贴在 Confluence 需求页,@算法、数据、法务、财务四方负责人,48 小时内给出可行性红/黄/绿灯。
  • 用企业微信直播 30 分钟向销售、售前、交付团队做“顾虑路演”,确保一线话术与产品指标同频,避免“承诺过度”。
  • 最终输出:《新市场 AI 产品核心顾虑清单 V1.0》+ 客户签字扫描件 + 内部红绿灯结论,10 天内完成从 0 到可落地的闭环。

拓展思考

  1. 如果新市场涉及跨境数据流动(如跨境电商+AI 客服),需在步骤 1 加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条款,提前把“数据不出境”或“本地化部署”作为独立顾虑维度,否则销售在投标阶段才发现无法满足,导致整个技术方案返工。
  2. 当预算极低无法出差时,可用“行业垂直社群+红包问卷”替代面对面访谈:在脉脉、钉钉圈子找到目标客群,发 20 元微信红包+腾讯问卷,设置逻辑跳转题,回收 100 份样本即可用聚类把顾虑收敛到 5 条以内,成本控制在 2000 元以内。
  3. 顾虑不是一次性产物,需在每次模型版本更新后重新验证。建议在 PRD 里预留“顾虑回收接口”:产品上线后每 90 天自动推送 NPS 调研,若“信任度”指标下降超过 8 分,即触发回滚评审,形成数据-模型-信任的长期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