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描述一个您通过监控数据提前发现并修复了潜在危机的案例。
解读
面试官想验证三件事:
- 你是否把“数据监控”做成闭环,而非事后看板;
- 能否把算法指标(Precision、Recall、延迟、漂移)翻译成业务风险;
- 在资源受限的真实中国职场里,如何权衡“快速止血”与“长期根治”。
因此,案例必须包含:监控设计 → 异常捕捉 → 业务影响评估 → 最小成本止损 → 数据/模型/产品三重修复 → 复盘沉淀。
知识点
- 算法监控:PSI、CSI、数据漂移、概念漂移、A/B 灰度、回滚窗口。
- 业务监控:转化率、客诉率、舆情关键词、合规红线(《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深度合成规定》)。
- 中文互联网特有指标:短视频完播率、广告负反馈率、黑产刷量特征、工信部下架标准。
- 止损工具:特征开关、模型降级、规则兜底、CDN 回源、内容审核队列。
- 复盘模板:5W2H+“三图一表”(趋势图、热力图、漏斗图、归因表)。
答案
案例背景:2023 年 Q2,我负责电商直播“AI 智能讲解”产品,用 TTS+CV 自动生成主播口播,目标把人工录播成本降 40%。上线两周后,我在每日 8:30 的“数据晨会”发现:
- 算法侧:前夜 PSI=0.31(>0.25 红线),用户侧点赞率下降 2.3 个百分点,但 GMV 暂未下跌。
- 业务侧:客服工单里出现“口播与商品不符”关键词 47 次,环比 +600%。
异常定位:
- 数据源:前日新接入“厂商详情页 API”,把“50 cm”解析成“50 厘米”,但模型在预训练语料里“厘米”出现频率仅为“cm”的 1/20,导致 TTS 把“厘米”读成“li mi”(拆音),用户听感突兀。
- 影响面:直播场次 1,200 场中 38% 涉及长度描述,预估当日 GMV 损失 180 万,若持续 3 天可能触发“虚假宣传”监管。
止血动作(2 小时内):
- 特征开关:把“长度单位”字段从生成模板中拉黑,回退到人工录播兜底。
- 模型降级:把 GPT-2 1.5B 模型换成规则模板,口播多样性下降但准确率 100%。
- 舆情对冲:运营在直播间置顶文案“口播临时优化中”,降低用户负反馈。
根治方案(3 天内):
- 数据层:连夜加标 1.2 万条“厘米- cm”对齐语料,用 back-translation 把“50 cm”扩展成“五十厘米”“半米”等 6 种口语表达。
- 模型层:在 TTS 前端加“读音词典”热修复,把“厘米”强制映射为“li2-mi3”,并做 PSI 回测<0.15。
- 产品层:PRD 新增“单位白名单”配置页,运营可一键屏蔽未验收单位,减少下次漂移。
结果:
- 次日 PSI 降至 0.12,点赞率回升 1.9 pct,GMV 损失收窄到 21 万。
- 7 日后 A/B 显示新模型转化率提升 3.4%,人工录播成本下降 42%,超额完成 OKR。
- 复盘邮件被法务引用为“算法合规应急样板”,团队获得季度“技术卓越奖”。
拓展思考
- 如果漂移发生在“双 11”前 24 小时,止血窗口只有 30 分钟,我会把“特征开关”做成“秒级热配置”,并提前准备“人工主播应急池”,用语音克隆 5 分钟生成 100 条兜底音频。
- 对生成式 AI,监控不能只看离线 PSI,还要在线实时看“幻觉率”。可用“知识图谱+LLM”做交叉验证,一旦实体不一致立即触发熔断。
- 合规层面,建议把“误导风险”纳入算法备案“安全评估”章节,提前准备“一键关停下线”按钮,满足《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第十五条“显著误导”场景 2 小时内下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