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量不足的情况下,您会优先考虑迁移学习、小样本学习还是合成数据?

解读

面试官想验证三件事:

  1. 能否把“数据不足”拆成业务、合规、成本、时间四维约束;
  2. 是否掌握三种技术路线的适用边界、落地成本与风险;
  3. 能否用产品经理语言把技术决策翻译成可落地的迭代计划,而不是只给“技术答案”。

知识点

  1. 数据不足的典型国内场景
    • 金融/医疗:标注门槛高、监管严,原始数据出境受《个人信息保护法》第38条限制。
    • 工业视觉:缺陷样本天然稀缺,产线不能随意停机采图。
    • 零售新品:上新周期7-14天,来不及收集真实用户行为。

  2. 三条路线的PMF(Product-Market-Fit)维度
    迁移学习:依赖“源域”可公开、可商用;模型License合规;算力成本≈1张A100×3-5天。
    小样本学习:需要业务专家做支持集标注,标注量<100条;推理侧可能需定制算子,边缘芯片要额外适配。
    合成数据:需保证《合成数据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要求的“不可还原性”,合成-真实分布差距>8%时线上效果跳水;需要GPU渲染或扩散模型生成,一次性投入≈5-10万元。

  3. 国内合规红线
    • 合成数据若含人脸、病历,必须通过“国家网信办安全评估”才能上线。
    • 迁移学习用海外预训练权重,需做“开源协议洁癖”审查(GPL→闭源商用侵权)。

  4. 决策矩阵(文字描述)
    时间<2周、标注资源=0、合规要求极高→优先迁移学习;
    时间<2周、标注资源<50条、可接受轻度合规评审→优先小样本;
    时间>1个月、标注资源=0、可承担10万一次性成本→优先合成数据,并安排“合成-真实”双轨A/B。

答案

“我会把决策拆成三步,保证两周内给出可上线的MVP。
第一步,用‘数据-合规-成本’三问快速收敛:

  1. 能否拿到公开且License干净的源域权重?能→迁移学习;
  2. 业务专家是否愿意标50条高质量支持集?愿意→小样本;
  3. 场景是否允许合成数据过审且预算>10万?允许→合成数据。

第二步,用‘影子模式’低风险验证:
迁移学习:先用TorchServe热插拔,灰度5%流量,看真实Top-1下降是否<3%;
小样本:把支持集做成可插拔的“提示库”,线上实时推理,支持集版本号随发版;
合成数据:线上同时跑合成模型与旧规则,用开关控制流量,一旦分布漂移>5%立即回滚。

第三步,用产品指标反向驱动迭代:
核心OKR是“客服工单量下降30%”,如果迁移学习在灰度内只下降10%,但小样本能做到25%,即使小样本标注成本高,我也会把预算挪到小样本,并申请合规绿色通道。

综上,没有绝对优先级,只有‘两周内最小闭环+合规可解释’的ROI最优解。”

拓展思考

  1. 合成数据+迁移学习的“混合增强”正在成为国产大模型落地的新范式:先用合成数据把类别扩充10倍,再用迁移学习把源域知识蒸馏到10M级小模型,适合在昇腾310上部署。
  2. 小样本的“提示模板”其实可以产品化——把支持集做成可售卖的“行业包”,未来向客户按订阅收费,实现数据闭环的商业化。
  3. 监管侧正在试点“合成数据白名单”,提前与属地网信办建立沟通渠道,可缩短30%评审时间,这是AI PM可以提前布局的差异化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