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模型生成的内容引发争议时,您会如何快速响应并修复?
解读
面试官想验证三件事:
- 对“争议”的敏感度——能否在分钟级识别舆情、合规、品牌三重风险;
- 对“大模型”技术边界的认知——知道是数据偏差、对齐不足,还是解码随机性导致;
- 对“快速”与“修复”的落地能力——能否在24小时内给出可上线的补丁,并建立长期免疫机制。
回答必须体现“AI产品经理”视角:不是去调参,而是用最短时间把“技术问题”转成“产品动作”,同时兼顾监管、舆情、商业连续性。
知识点
- 中国监管红线:《生成式AI管理办法》第4、7、14条,要求2小时内下架显著违法内容,3日内报告整改。
- 风险分级:A级(政治、黄赌毒、恐怖)、B级(歧视、谣言、未成年人伤害)、C级(品牌擦边、用户吐槽)。
- 快速止血三板斧:①规则层拦截(敏感词+正则+安全模型);②解码层控温(temperature/top-p 动态降级);③输出层后置审核(同步+异步双通道)。
- 数据飞轮:争议case→人工标注→对齐微调→A/B回滚→指标看板(违规率、举报率、品牌负向声量)。
- 舆情监测工具:新浪微博“鹰击”、字节“云盾”、微信“珊瑚”+自建机器人推送钉钉群,5分钟告警。
- 内外部节奏:对内“黄金1小时”锁定风险模型版本、对外“黄金4小时”发声明,24小时内提交整改报告。
- 用户感知包装:把技术术语(alignment、RLHF)转译成“内容安全加强版”,避免暴露细节。
答案
我会按“1-3-7-30”节奏处理:
第1小时:
- 舆情监测机器人触发告警后,立即拉虚拟战情室(法务、PR、算法、运营、客服)。
- 用灰度编号快速定位模型版本、Prompt模板、用户输入日志,冻结同版本扩量。
- 启动“应急安全包”:把争议关键词实时写入本地DFA树,同步下发到线上推理侧,0.3秒级拦截;同时将解码温度从0.8降到0.3,top-p砍到0.6,降低创意发散。
第3小时:
4) 法务完成内容定级,如属A级,立即下线该场景全部生成能力,切换至兜底“安全回复池”;PR在官方微博、公众号同步《致歉与整改声明》,承诺24小时内报告。
5) 数据组把争议case+用户举报数据打包成“冷启动数据”,启动“应急RLHF”——用排序模型给安全回复打最高reward,晚上12点前完成1轮微调,指标≥95%安全通过率方可进入灰度。
第7小时:
6) 灰度5%流量,A/B对比违规率、负向声量、业务转化率;若指标回正,按每2小时翻倍扩量,否则回滚并追加规则特征。
7) 客服侧上线“争议内容一键申诉”入口,用户可上传截图,系统用embedding召回相似历史case,30分钟内人工复核并补偿会员权益,降低二次舆情。
第30天:
8) 把应急关键词升级为“动态敏感库”,接入网信办每日通报名单;建立“红蓝军”机制,内部红队每周攻击,蓝队模型防守,违规率目标<0.02%。
9) 产品侧输出《生成内容安全白皮书》,对外透明化标准,对内沉淀为PRD模板,下次迭代默认携带“安全验收里程碑”。
通过以上节奏,可在1天内解除监管和舆情危机,30天内把“争议”转化为“信任加分项”。
拓展思考
- 如果争议来自“价值观对齐”而非明显违规,例如AI回答“躺平是否可耻”,如何平衡不同用户圈层价值观?
- 当应急降级导致创意指标(点赞、分享)下降20%以上,如何设计“安全-创意”动态Pareto前沿,给业务方量化权衡?
- 在多模态场景(文生图)出现“隐性歧视”(如总是把护士生成女性),如何构建跨模态一致性评估集,并驱动数据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