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析所在国家对加密货币态度的演变过程,并探讨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
中国的加密货币政策经历了多次转变,从最初的开放态度逐渐转变为严监管。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文表示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这为中国后续的加密货币政策奠定了基础,即认可加密货币作为一种投资品的可能性,但否认其货币属性。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交易所的兴起,大量投资者参与到加密货币的交易中来。但伴随市场热度的不断升温,各种非法集资、传销、诈骗等案件频发,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为了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要求国内的比特币、以太坊等交易平台停止新用户注册、停止人民币与虚拟货币的交易,而之前已经购买虚拟货币的投资者,可以继续交易,直至完成清退。可以说这次中国政府对ICO(Initial Coin Offering)的封禁,体现了政府维护金融安全和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决心。2019年10月,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将数字货币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研究数字货币发行和流通体制,加快数字货币与支付体系构建,显示出中国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明确导向。2020年4月,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开始小规模封闭内测,这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了全球首个主要经济体推出官方数字货币的先行者。而针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中国始终保持审慎态度,2021年6月,中国央行等多部门再次联合发布《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告》,严禁金融机构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相关服务,全面清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对虚拟货币交易的监管。这一系列政策演变的背后,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有三:一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性和投机性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适时出台监管政策有助于防范此类风险。二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密货币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欺诈行为,对普通投资者构成巨大威胁。政府加大监管力度,有助于打击违法犯罪,保护投资者利益。三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国将数字货币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望借助数字货币推动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