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弹性体系的位移场和应变场的数学推导
对于弹性体系,计算其位移场和应变场主要基于线性弹性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假设包括小变形、材料的连续性和均匀性。在这些假设下,位移和应变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应变-位移关系式来描述,而内力与外力之间的关系则由平衡方程来描述。此外,还需要考虑材料的本构关系,即应力-应变关系。
1. 应变-位移关系
在笛卡尔坐标系下,弹性体的位移场可以表示为
u(x,y,z), v(x,y,z), w(x,y,z),
其中 u, v, w 分别是沿 x, y, z 方向的位移。根据应变-位移关系,弹性体的应变分量可以表示为:
-
正应变(沿坐标轴方向的伸长或缩短)
εx=∂x∂u,
εy=∂y∂v,
εz=∂z∂w
-
切应变(剪切变形)
γxy=∂y∂u+∂x∂v,
γyz=∂z∂v+∂y∂w,
γzx=∂x∂w+∂z∂u
这些表达式是基于小变形假设下的线性化公式。
2. 本构关系
在小变形假设下,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通常遵循胡克定律:
σx=E(εx−ν(εy+εz))
σy=E(εy−ν(εz+εx))
σz=E(εz−ν(εx+εy))
τxy=Gγxy, τyz=Gγyz, τzx=Gγzx
其中 E 是弹性模量,ν 是泊松比,G 是剪切模量。
3. 平衡方程
对于三维弹性体,静态平衡方程可以表示为:
∂x∂σx+∂y∂τxy+∂z∂τzx+fx=0
∂x∂τxy+∂y∂σy+∂z∂τyz+fy=0
∂x∂τzx+∂y∂τyz+∂z∂σz+fz=0
其中 fx, fy, fz 是外力密度在 x, y, z 方向上的分量。
解决过程
-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例如,加载条件、边界条件等),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即定义位移场、应变场和应力场。
- 代入基本方程:将应变-位移关系式代入本构关系,再将得到的应力表达式代入平衡方程中,形成一个关于位移场的偏微分方程组。
- 求解方程:利用数值方法(如有限元法)或解析方法求解该偏微分方程组,得到位移场的解。
- 计算应变场:根据位移场的解,利用应变-位移关系式计算应变场。
示例
假设一个简单的平板,长度为 L,厚度为 t,受到均匀分布的载荷 q 作用。平板的边界条件为两端简支,即在两端没有垂直位移和旋转。根据上述理论,可以建立如下方程:
- 位移场:u(x,y)=0(水平方向无位移),v(x,y)=v(x)(垂直位移只与 x 有关)
- 应变场:εx=∂x∂u=0,εy=∂y∂v=0,γxy=∂y∂u+∂x∂v=∂x∂v
- 应力场:σx=0,σy=0,τxy=Gγxy=G∂x∂v
利用简支边界条件和均匀分布载荷条件,可以求解出位移场 v(x),进而计算出应变场和应力场。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系统地计算弹性体系的位移场和应变场,为工程设计和分析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