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一个混合策略,结合Prompt工程和轻量级微调来最大化效果?
解读
面试官真正想验证的是:
- 你是否能在“数据稀缺、算力受限、上线窗口紧”的中国企业落地环境里,把 Prompt 与微调当成“组合拳”而非“二选一”;
- 能否用产品语言把技术路径翻译成业务收益(成本、时效、合规、可解释性);
- 是否具备“数据-模型-产品”闭环思维,能持续迭代而不是一次性交付。
因此,回答必须同时给出“技术节奏”和“产品节奏”,并突出数据闭环、合规备案、算力成本这三条国内落地红线。
知识点
- Prompt 工程三阶:系统级指令、动态少样本、Chain-of-Thought 自洽检查;
- 轻量级微调手段:LoRA/AdaLoRA、Prefix-tuning、P-tuning v2,显存<24G 可训;
- 数据飞轮:线上日志→风险过滤→影子标注→周级回流,符合《生成式AI暂行管理办法》第11 条;
- 效果-成本权衡公式:Δ业务指标 /(GPU 小时×单卡单价 + 人力标注成本)> 1.5 才值得全参数微调;
- 合规卡点:语料安全审核、模型双备案、敏感词库动态更新、生成内容留痕 3 年以上;
- 触发策略:Prompt 首答置信度<阈值 || 用户二次追问 || 领域 drift 检测值>0.22 时,自动切换微调模型。
答案
我给出一个“三阶段、两闸门、一闭环”的混合策略,曾在 6 周内把保险理赔问答的准确率从 68% 提到 91%,GPU 消耗不到 800 元。
阶段 1:Prompt 极限压榨(第 0-2 周)
- 用 200 条高质量种子样本做 5-shot 动态模板,结合“角色+任务+约束+输出格式”四段式系统指令;
- 引入 Self-Consistency 投票,3 次采样取多数答案,线上 A/B 显示拒答率下降 9 个百分点;
- 埋点记录“模型置信度+用户点赞/点踩”,为阶段 2 准备 6 k 弱标注数据。
阶段 2:轻量级微调(第 3-4 周)
- 选用 ChatGLM3-6B+LoRA(rank=8,α=16),冻结 99% 参数,显存 19G 可训;
- 数据配比:种子 200(精标)+ 弱标注 6 k(置信>0.8)+ 负样本 1 k(用户点踩),用 Active Learning 迭代两轮;
- 训练 3 个 epoch,lr=3e-4,batch=4,累计 2.6 小时,模型在域内测试集 F1 提升 17%,线上 latency 增加 8 ms,可接受;
- 同步做《生成式AI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的“语料安全审核”与“模型评估报告”,提交省级网信办备案。
阶段 3:线上混合决策(第 5-6 周及以后)
- 部署“Prompt 小模型+LoRA 大模型”双塔:小模型兜底 90% 请求,P99 延迟 220 ms;
- 设置双闸门:
① 置信闸门——Prompt 答案置信度<0.85 或 Sensitive Token 命中时,自动路由到 LoRA 大模型;
② 业务闸门——涉及金额计算、责任认定等高风险节点,强制走 LoRA 大模型并触发二次复核; - 每周拉取线上交互日志,经过去标识化、敏感词过滤后回流到训练池,实现“周级微迭代”;
- 每季度做一次成本-收益复盘:当 LoRA 大模型调用占比>35% 且 GPU 成本上涨>20% 时,启动全量微调或更换底座模型。
落地结果:业务指标(一次结案率)提升 23%,用户差评率下降 1.8pp,单次调用成本 0.008 元,符合公司 ROI 红线;同时完成算法备案与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实现“效果-成本-合规”的三赢。
拓展思考
- 如果底座模型升级为千亿级,LoRA 的 rank 边界如何动态搜索?可引入贝叶斯优化,把“rank+α+数据量”作为三维参数,目标函数为 ΔF1/¥。
- 在多租户 SaaS 场景下,不同客户数据不能互通,可用“Prefix-tuning+动态路由”实现客户级隔离,Prefix 向量加密落盘,满足《个人信息保护法》第 38 条。
- 当政策要求“生成内容可溯源”时,可在 Prompt 模板里插入隐形水印 Token(如特定空格组合),结合微调阶段的水印损失函数,实现端到端溯源,留存 Hash 上链。